“四链融合”激活人才引擎,泰州高新高港培育8家上市企业 |
|
前不久,“泰有引力向高新”产学研对接暨复旦大学专场项目路演活动举办,复旦大学科研院、泰州(上海)离岸创新中心、华银金融投资三方表示将围绕项目孵化、人才培养、资本运作开展深度合作,充分彰显高校科研实力与企业创新动能、金融资本扶持的深度融合。 “从黄浦江到扬子江,‘百年名校’和‘健康名城’的缘分由来已久;期待复旦大学的前沿成果在泰州走向生产线,中国医药城的产业需求在复旦找到最优解,让更多的复旦智慧扎根泰州沃土、更多的复旦理想在药城生根发芽。”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、高港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冯海镛表示,近年来,泰州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着力推动主体高效协同、要素有序流动、供需精准匹配,构建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“四链”融合发展体系。下一步,该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复旦大学的沟通对接,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 深化校企对接合作。加强校地、校企互访交流,组团式、集成式开展产学研对接、校园招聘、实习见习活动,设立校企联合“订单班”“定制班”,覆盖36个城市、70余所高校,形成岗位需求近两万个,达成就业意向1.1万人次,实现“学业—就业—产业”无缝衔接。助力核心技术攻关,构建“企业出题、政府立题、高校破题、市场判题”的协同攻关机制,连续5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“揭榜挂帅”,发布需求超百个,张榜总额近9000万元,吸引20多所院校科研团队揭榜,破解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难题50余项。 打造协同创新平台。培育形成“研发创新、成果转化、政策支持”一体化平台矩阵,实现人才、数据、设备、场景等资源要素统一管理、统筹使用。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,联合北大医学部、中科院大化所等高校院所,建立研究院、创新中心、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创新平台21个,高效推动跨行政隶属关系、跨领域、跨行业协调创新。针对抗体、疫苗、中药等领域,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,建成产业公共孵化平台,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研发、临床试验、中试生产、检验检测、销售流通的“一站式”管理。其中,疫苗工程中心作为省内首批标杆生物制品产业孵化器,已孵化企业53家,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共18张。创设高水平药监服务综合体,实现研发周期缩短1/3、研发成本降低1/3、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提升1/3——“3个1/3”目标,助力取得药品注册证223张、医疗器械注册及备案证3580张。 优化金融支持保障。针对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投入高、周期长特点,创新金融机构设置、产品供给、服务方式,畅通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打造基金集群,坚持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科技”理念,先后设立24支注册规模120亿元的产业基金,联合红杉中国、淡马锡等顶级资本,为30余家企业提供超80亿元融资支持。创新扶持机制,探索形成项目扶持“拨投结合”机制,通过银行贷款破冰、财政资金领投、社会资本跟投,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,培育出硕世生物、康为世纪、金迪克等8家上市企业。 |
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电话:0523-86966088 传真:0523-86966084
联系人:艾建军、孟成 ggzzb605@sina.com